世界热文:乡村旅游红火 乡土味道暖心

今年开春以来,群众出游热情高涨,乡村游也异常火热。“五一”小长假更是迎来城市周边游、乡土体验游、民宿休闲游等旅游市场的井喷,“出门俱是看花人”。

近三年疫情下出行受限的生活,使得旅行需求持续累积,人们早就渴望出去走走。快节奏忙碌的城市人更加渴望回归自然、亲近土地,感受慢生活,体验多元和新鲜的乡村休闲方式。这些都推动乡村旅游加速回暖。

各地乡村旅游从业者早早做好了准备,热情服务,让游客收获有特色、有温度的旅游体验。


(相关资料图)

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人间草木香,出游好时节。在湖北省沙洋县曾集镇张池村,从房前屋后到田间地头,游客们徜徉花海,赏花拍照;在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的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园里,1000多亩樱花竞相盛开,醉人春色引来如织游人……“赏花经济”激活旅游,带富乡村。

如今,年轻人到乡村旅游,除了寄情田园风光,还期待着更多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多元体验。游客个性化和多样性的消费需求,激发了乡村旅游不断创新的动力,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涌现。

在位于中越边境的广西大新县堪圩乡明仕村,游客们乘着竹筏,沿着明仕河欣赏连绵起伏的群山,聆听壮家婉转动听的山歌;在内蒙古的莫尼山非遗小镇,开料、描图、雕刻……游客们拿着工具按照老师的指导认真体验制作皮画;在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镇高峰村的51Camp莫干山莫绿艺术营地,很多自驾前来露营的游客,三五成群,在一起谈天说地、品味美食、看露天电影;在江西省奉新县一个村庄旁的溪流点,游客们结伴蹚水而行,逆流而上,援绳攀登,行走在风景里,体验着溯溪的刺激和惊喜……

各地不断探索乡村旅游与传统农事、非遗体验、民俗节庆、户外运动、康养度假、研学教育的结合模式,露营、溯溪、山地自行车、骑马、攀岩、滑雪等户外项目,亲子牧场、萌宠乐园、郊野游乐园等休闲娱乐产品,草编、竹编、剪纸、刺绣、印染等非遗手工体验,都深受游客欢迎。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游客们领略着御马文化和坝上农耕文化,体验牧人之家和农家乐,领略田园和草原两种风情,品尝蒙餐和特色农家美食,尽情感受“相约乡村”之乐。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游客们参观第一座体现“茶禅一味”茶道主题的寺庙茶禅寺,聆听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国制茶大师讲述铁观音的前世今生;在云岭茶庄园,体验春茶采茶、制茶,学茶艺,品佳茗。

乡村旅游激发了消费活力,带火了特色农产品、观光农业、农事采摘等,促进了城乡融合,成为乡村产业的重要增长点。产业融合推动了乡村业态持续创新,农事体验、非遗体验、民俗体验、文化演艺、创意农业等业态层出不穷,乡村生产、生活、生态融通互补。

精品民宿让乡村游更美好

乡村不仅有风吹麦浪、繁花似锦,还有袅袅炊烟、诗意栖居。

“‘五一’我们的房间早在一个多月前就订满了,非常抢手。”浙江省安吉县小瘾·半日村民宿创始人陈谷告诉记者。

小瘾·半日村位于安吉灵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拥有多家设计风格各异的民宿,村落还有亲子中心、中餐厅、特色小吃、图书馆、咖啡厅、甜品店、乡村酒吧、文创小店、艺术家工作室等多种业态。今年“五一”期间,小瘾·半日村的民宿出现“一房难求”的现象。

“这里的民宿面朝大海,房间设计很有艺术气息,晚上还能听到海浪的声音,太惬意了!”住在南极村民宿的游客李女士说。

位于雷州半岛伸向琼州海峡的广东省徐闻县角尾乡南极村,拥有南海与北部湾的合水线、中国大陆架种类密集的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独一无二的资源。近年来,良好的自然环境、浓郁的渔家风情、一栋栋兼具艺术和海洋气息的民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让这个昔日鲜为人知的小渔村,蜕变成网红打卡地。

“最好的设计是没有痕迹的设计。我坚持因地制宜的改造方案,让废弃的珊瑚房重新有了生机。”南极村一家民宿的老板和设计师连君说,他就地取材,用珊瑚石来打造民宿。由于珊瑚石上有很多气孔,可以调节房间内温度,冬暖夏凉,而且海风拂过,穿过珊瑚石空隙,会形成一阵动听的音韵,当地村民将珊瑚民宿命名为“会呼吸的房子”。

乡村旅游带旺南极村,当地村民从中受益。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改造民宿的队伍中来,许多在外务工的年轻人也回到家乡,开起了民宿。近年来,南极村特色民宿从无到有,逐渐形成民宿产业链。通过乡村特色民宿推动旅游业发展,让旅游的体验更加美好。

乡村旅游发展带动了乡村闲置房屋资源的充分利用,带动了当地村民就地就业,拓展了村民的增收空间。同时,促进了乡村和城市的交流,在“富口袋”的同时“富了脑袋”,丰富了乡村的精神文化,特别是城市创新创意资源的流入,更是显著改善了乡村的整体风貌。

文艺为乡村游增色添彩

很多乡村探索通过引入艺术家、设计师,或举办音乐季、艺术节等方式,把创新创意融入美丽山水,以时尚元素增辉传统村落,提升乡村的艺术能量,唤醒乡土的巨大潜力,进而吸引文创人才下乡、新农人返乡创业,吸引城市的游客纷至沓来,让乡村变得更时尚、更富活力。

在四川省红原县龙日乡龙日村的牧家乐里,游客们正伴着动人的旋律,在草原上骑着马,吃着手抓肉,喝着奶茶,体验着草原民俗风情……

“以前我们都是靠放牧为生的牧民。但这几年,因为雅克音乐季的兴起,吸引五湖四海的朋友来到红原,我们也把自家公路边闲置的草场打理出来,植入了文化创新的元素,加入到了乡村旅游的大军。”传统放牧为生的艰辛和文化旅游富民的路径,让牧民旦真意识到,转变发展方式、依靠文旅融合才能让腰包鼓起来。

“乡村振兴,一定要艺术设计先行,用真正的艺术,驱动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我们的目标是把乡村装点得更像乡村,把自然呵护得更加自然。”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馆长郭爱和说。

2015年,郭爱和带领其陶艺团队入驻河南省洛宁县罗岭乡的前河村花树凹这个极其贫困的小山村。他以艺术家的眼光重新审视和设计这个小村落,将村庄的文化底蕴与自身所长结合,在这里打造了洛阳三彩陶艺村。还通过举办“当日艺术展”来筹集善款,支持乡村适龄儿童的美育教育。如今,艺术正以它特有的力量,让当地的乡土重焕生机与活力,艺术家、摄影师、游客纷至沓来,少人问津的村子日渐欢腾。生活在大山里的村民第一次在家门口有了种地以外的收入。

标签:

X
X

Copyright ©  2015-2022 南非信息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13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